一、导师简介
王晓放教授研究领域为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现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副点长、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负责人。
长期从事高端能源动力装备多学科高效设计与性能优化及可靠性研究、能源装备及系统热力性能高速在线监测与智能评估研究、翼型仿生减阻降噪关键技术研究等。作为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专项课题、工信部海洋专项课题、辽宁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以及中船集团、中航发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研究所军工预研项目和沈鼓集团、杭汽集团、沈阳黎明等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经费4000余万元,部分研究成果在石化、核电等行业透平机械装置系统中获得应用。同时,作为负责人主持“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项目、积极引进企业在校设置了学生“创新奖学金”百万余元,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较好的科研实践、创新条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检索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国际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曾获辽宁省科教文卫系统五一巾帼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女职工、校首届屈伯川奖等荣誉称号;以主要完成人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本科生)一等奖及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二、育人成效
1. 落实立德树人、注重人文关怀
王晓放教授任研究生导师24年,始终把“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职责与神圣使命,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十分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始终激励研究生为科学报国伟大使命发奋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如:2010年在校第二届研究生导师沙龙活动中,受邀分享“如何做好研究生导师的一点思考”专题报告;2017年为学院全体研究生做“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做合格共产党员党员”的报告;2018年、2019年分别为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做了入学思政第一课“新时代,跟党走,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会报告;2020年为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做了“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大格局——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一点思考”的报告;2022年再次受邀为全校新聘任博导、硕导做了“做新时代研究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行者”的大会报告。
在研究生日常培养工作中,以 “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即严格管理研究生又十分关爱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恼,使学生们在得到严格科学训练的同时,在生活上也得到暖心关怀,亦师亦友。
2. 提升创新能力、学生培养成效
王晓放教授任导师24年中,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主动作为,认真负责。重视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积极从海外、国内引进优秀人才教授5人,副教授7人。特别是近年来,在引进、培养年轻教师的同时,优秀年轻教师徐胜利教授、杨金广教授、姜孝谟教授、刘海涛副教授、鲁业明副教授、田夫高工等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给予大力协助。20多年来,本人指导学生并毕业了86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1人获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人获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全讯白菜网论坛官网“学术之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较为突出的代表有:2003级硕士许环运,现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总设计师助理,研究员高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级硕士叶钟,现为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级博士殷硕,现为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副教授、 “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3级博士刘海涛,现为叶轮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5级博士杨树华、现为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辽宁省十大科技英才;2016级博士鲁业明,现为能动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国家人社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获得者等。
王晓放导师团队合影
为研究生导师做“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大格局”报告
王晓放教授培养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之一
王晓放教授培养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之二
王晓放教授培养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之三